范静惠 常柏
观点
要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培训模式、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形成“四轮驱动”的强大合力,为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加快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技能形成体系“四梁八柱”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将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等群团组织密切配合、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责任主体、保障措施等,为技能形成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例如,通过立法保障企业开展职工培训的权利和义务,规范职业院校办学行为,促进产教融合。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专项资金,对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技能培训给予补贴;企业要按照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用于职工技能培训;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技能形成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技能人才培养“双引擎”
一是强化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的直接受益者,要切实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产业学院、企业大学等,开展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例如,企业可与当地职业院校合作,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二是推动职业院校改革创新。职业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设置,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布局,淘汰落后专业,增设新兴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训、企业实践等方式,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例如,政府可以对产教融合成效显著的企业和职业院校给予表彰奖励,在项目审批、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倾斜;搭建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和职业院校提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渠道。
创新培训模式,提升技能培训针对性实效性
一是开展个性化培训。根据产业工人的岗位需求、技能水平、职业发展规划等,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提供精准化的培训服务。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产业工人的培训需求进行精准画像,为其推送个性化的培训课程。二是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训。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发线上培训课程,为产业工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同时,结合线下实训,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增强培训效果。例如,企业开发在线学习平台,产业工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平台设置互动交流板块,方便学员与教师、学员之间进行交流。三是加强新技术培训。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要加强对产业工人的新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前沿技术,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需要。例如,开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培训,培养产业工人的数字化技能。
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激发产业工人提升技能的内生动力
一是完善技能评价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打破学历、资历等限制,让更多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例如,企业通过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按照“新八级工”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产业工人进行技能等级认定,能够有效激发员工提升技能的积极性。二是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工资决定与增长机制,提高技能人才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例如,企业实行技能工资制,根据职工的技能等级确定工资标准;探索技能人才技术成果转让收益分配、岗位分红等多元激励方式,让技能人才享受创新成果带来的红利;在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技能人才政策倾斜,增强技能人才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加强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加大对技能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设立技能人才奖项,对在技能竞赛、技术创新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技能人才给予表彰奖励。例如,对大国工匠、技术能手等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总之,加快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职业院校、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要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培训模式、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形成“四轮驱动”的强大合力,为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委党校)
鼎锋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