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内,三轮进京、场场售罄——现象级舞剧《天工开物》再度成为京城文化热点。现象级舞剧作品《天工开物》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再次上演,5场演出在开演前21天即告票罄,今晚还将迎来这部作品的第100场演出。
这部由导演陆川首次跨界执导的舞剧,凭借明制美学舞台呈现和谢幕真功夫的刷屏短视频,成为一票难求的文化爆款。昨晚演出前,陆川接受了新民晚报记者的采访。
谢幕为何出圈?
谈及这段极具话题度的谢幕片段,陆川坦言,这是基于舞剧的传播特性,“和电影很像,唯一允许观众举起手机拍摄的,可能只有谢幕时刻”。
为此,创作团队决定在谢幕环节亮出“绝活”,以真功夫回报观众。陆川介绍,谢幕动作的设计呼应舞剧中精耕细作的场景,他说:“中国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坚韧形象,在舞台上其实很少被展现。我们想让大家重新看见,他们一直都在。”
然而对于这一高难度动作,陆川流露更多的是心疼:“我们把最难的动作留在了谢幕,对演员的体能挑战极大……我每次看到那里,都很担心他们出事。”尽管如此,演员依然坚持完成,让观众大呼过瘾。
为何谢幕是重新创作,而非复刻剧中经典舞段?陆川强调其创作理念:舞段始终要为剧情与戏剧本身服务。
“我比较‘狠’,多余的舞段一段不留。我不允许单纯炫技,也不接受任何脱离剧情与人物的舞蹈。”为了作品的完整与艺术性,陆川不惜忍痛割爱,“但到了谢幕,我要让观众看到我的演员有多么优秀,他们是多么出色的舞者——那一刻是释放。”
陆川也略带遗憾地表示,剧中其实有不少段落具备出圈潜力,但谢幕片段是目前唯一能被广泛传播的窗口。
这种克制与爆发的反差,也构成了《天工开物》独特的艺术节奏与舞台魅力。
尽管《天工开物》已成为现象级作品——北京一年内三轮共13场全部售罄,上演一年余即达百场纪录,陆川却表示,他仍在等待再次修改打磨的机会。
他坦言,自己已列出一份详尽的提升清单,但由于巡演排期过满,至今未能抽出完整的一个月进行修改。他期待未来能让这部爆款舞剧再进一步。在陆川心中,宋应星及其精神“具有现代性的光芒”,理应被更多当代观众了解。
舞剧为何“真香”?
《只此青绿》的成功,带动了一批聚焦传统文化的舞剧新作诞生与出圈,如展现重庆大足石刻的《天下大足》、演绎山西永乐宫壁画的《永乐未央》等。作为多部热门舞剧的运营方,上海晶英文化集团董事长陈英武深切感受到,各地文旅集团如今都希望通过一部舞台剧,让本省的传统文化“活”起来。
陈英武认为,舞剧之所以成为热门载体,在于其题材的多样性,以及融合东西方视觉与听觉审美的能力。《只此青绿》《天工开物》这样的作品更能走向海外,无需语言,便能让国际观众切身感受中国文化的震撼力。
一路见证多部舞剧走红,陈英武笑言:“现在外国大片,都不及我们的传统文化‘香’!”而《梦华录》《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题材的舞剧,也很快会和观众见面。
“为一部剧,奔赴一座城”——观众追随作品巡演的脚步,也走进故事的发源地。这一点令陆川倍感鼓舞:“如果一部戏能盘活一家院团,拉动一方旅游经济,那真是造福一方。”
陆川展示《天工开物》卡牌
此外,舞剧《天工开物》与集换式卡牌的文创合作也于昨日发布。观众可在剧场大厅选购由当代艺术家二乔先生联名设计的卡牌套装。“明制美学”融入潮流玩法,也以更亲切、鲜活的方式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鼎锋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